新闻动态
张思炯研究员作自适应光学及波前传感器的应用主题报告
作者:赵曜   时间:2024-11-19   点击数:


11月18日下午,应光学高等研究中心赵显教授的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张思炯研究员莅临我校进行交流,并作题为“自适应光学及波前传感器的应用”的主题报告。

张思炯研究员的报告内容详实、系统性强,深入浅出地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自适应光学及波前传感器的应用:扩展物体波前传感器及其应用、透镜参数测量仪、以及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自适应光学技术是克服动态像差、提升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它主要由波前传感器、波前校正器和波前控制器三大部分构成。波前传感器在检测波前畸变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关键组件。然而,传统的波前传感器对点光源的依赖性极强,而点光源在大多数光学系统中并不常见,这极大地限制了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范围。长期以来,如何利用扩展光源进行波前传感一直是一个难题。张思炯研究员提出的扩展目标波前传感器(GEWFS)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显著拓宽了自适应光学的应用领域。将GEWFS应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激光像差校正,显著提升了多横模激光的能量集中度和光束质量;此外,将GEWFS应用于扩展物体成像,也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通过波前传感器,还开发出了简单而稳定的透镜参数测量仪,能够准确测量正透镜和负透镜的焦距、曲率半径和折射率,其测量结果与商用透镜的标称值高度一致。

张思炯研究员,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引进人才,于2010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自2016年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A类首席教授,并开设了《天文光学系统》和《自适应光学原理》等研究生课程。此外,他还为这些课程编写了三本中英文教材,荣获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二等奖,并在2017年荣获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同年,他为《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组织了“自适应光学专题”,被评为年度“优秀约稿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涵盖自适应光学、相位成像、相位恢复、光学计量、计算成像、数字全息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等。张研究员成功研制了扩展物体传感器,解决了该领域长达60多年未被攻克的难题,为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